2022年9月20日,《中国教育报》第10版教育视窗刊登了由我校王星星、高培金老师编写的题为《探索“三创”育人 培养应用型人才——聚焦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》的文章。从我校“三创”教育的特色教学理念和实战化培育模式出发,具体论述了我校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成果。
探索“三创”育人 培养应用型人才
——聚焦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
高培金 王星星
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太原起步区,在延绵的汾河滨东龙城之畔,坐落着一所雕塑林立的花园式新型本科大学——山西应用科技学院。这所民办大学在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下,栉风沐雨,砥砺前行,历经31年,有效地实现了创新发展,提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。
筚路蓝缕办教育,呕心沥血育英才。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原名“山西兴华职业学院”,创办于1991年,2001年经山西省批准、国家教育部门备案,成为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全日制高职院校;2014年5月,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,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。办学层次提升,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,使学校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,成为学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。
站在新时代起点,作为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,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?如何科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?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到底怎么走?2014年,校长宋兴航率先提出“创新意识、创造能力、创业目标”的“三创”育人理念。经过专家反复论证,学校在2014年录取的第一批本科生中优选了100名学生,首创“1+1”实验班,宋兴航校长任总辅导员,以点带面,开启了培养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之旅。8年来,学校以“三创”教育实践探索为路径,从顶层设计、制度保障、课程体系、实践平台、创业帮扶等方面厚植创新创业沃土,培养学生创新意识,昂扬学生创新精神、提升学生创造能力。学生想创业、会创业、能创业、创好业,在全国各项大赛中屡获佳绩,广受社会与市场好评,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。
理念引领,机制革新,“三创”工作常态化
学校赋予“三创”教育新的内涵与定义,即创新是意识的萌动、创造是将创新意识付诸实践的能力、创业是将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转化为实际成果的目标,三者有机融合。学校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,将其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,明确将其作为应用型高校建设的重点内容。
“三创”教育实施“一把手”工程,建立校院两级领导小组,学校负责顶层设计,二级学院负责实施教育方案。2020年成立“三创”学院,负责整合、协调、拓展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,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,将教学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,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“三创”教育改革和实践训练体系,系统推进创新创业实践训练、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推广、“三创”拔尖人才培养等工作。学校先后出台了《大学生创业培训管理办法》《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要求》《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》,重新修订了《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实践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》等制度,实行弹性学制,为“三创”教育“开绿灯”。
学校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,扎实落实相关政策,多措并举,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生开展自主研究课题、学科竞赛、科研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;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,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;设立“三创”奖学金,每年表彰百名“三创”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。
深化改革,教学为先,“三创”教育体系化
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学生能力素质要求,以培养“一专多能,活学活用”的应用型“三创”人才为目标,在“1+1”实验班的基础上,成立了“三创”学院。经过8年多的实践探索,逐步形成了“三创”教育理念引领,编写“三创”教材,搭建课程与实践平台支撑,提升“播种—育苗—结果”三阶能力,以“制度完善、师资建设、资金保障、多元评价”相结合为保障的机制,即“1234”应用型“三创”人才培养新模式,开创了学校“三创”教育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点到面的人才培养新格局。
学校以“三创”知识为基础,以培养“三创”精神为核心,以提升学生“三创”能力为目标,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,科学构建了全覆盖、立体式的“三创”教育课程体系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类必修课。面向有创业意愿的部分学生开展“创业体验”教育,开设创新思维与创业训练、创业实战、创业竞赛训练等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共47门,并赋予相应学分,覆盖学生4000余人,授课效果良好。与此同时,面向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少数学生实施“赋能”教育,通过专项辅导、校企合作平台,提供资源对接,助力成果转化,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能力。
为培养学生“敢闯会创”的创业本领,学校鼓励教师变革教学模式,创新教学方法,创造性地提出了“导、学、做、练、创”“五真”教学设计思路,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融会贯通,引导学生在“做中学、学中练、练中创、创中优”。
“导”——引用真案例,教师讲授选用社会实践真实案例。
“学”——传授真知识,学生所学知识源于社会实践总结。
“做”——创设真场景,创客集市、创业大赛等创业训练模拟场景。
“练”——搭建真课堂,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真实大课堂。
“创”——教会真本领,搭建校内外创业孵化平台,让学生真正成为创业者。
学校根据“三创”教育整体教学开展过程,实施“一体双元”创新创业评价机制。在教师评价考核方面,将指导“三创”教育纳入工作量计算;“三创”类教改课题优先立项,并将参与“三创”工作作为职称评审、岗位晋升的重要指标之一。在学生评价考核方面,学校从创新课程考核、素质拓展活动、社会实践认定、学科竞赛等多个角度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,并进行学分认定。
人才培养,教师先行。为了构建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水平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队伍,学校成立了“三创”教育教研室。鼓励支持业务水平高、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的教师进修学习,出台了《教师专业实践锻炼的暂行管理办法》,定期选拔教师团队赴企业锻炼,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创业指导能力。
与此同时,学校制定了《山西应用科技学院“三创”导师聘任及管理办法(试行)》等制度,聘请31名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、知名学者及创业校友入校指导,形成了动态企业导师库。
搭建平台,整合资源,“三创”训练实战化
建立健全以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中华职业教育社创新创业大赛为主体,各种小型赛事为补充的国家、省级、学校、学院四级创业竞赛活动体系,学生累计获奖670余项,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成员连续5年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。
在学科发展及专业建设的基础上,依据“兴趣驱动、自主实验、重在过程”的原则,组建专业创新社团群,现有专业创新社团39个,如博创专业社团、普歌专业社团,学生自主开展专业研究及实践训练。
以“启蒙创新意识、培训创业能力、强化导师引领、构建良好态势”为定位,从2015年至今,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训35期,培训学生18032人。
充分发挥兴航创业众创空间等省级平台优势,为学生提供优质研发资源和有力指导,促进创意转化。目前,山西兴航创业众创空间成功孵化太原风之翼轮滑有限公司、山西拓创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学生公司;成立书法装裱实践社、文创设计实践部、雕刻社、创新创业协会4个实践性创新创业社团;学生获批专利20项、软著7项,专业研发能力不断提升。
结合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,学校整合校外资源,先后与山西博斐律师事务所、山西丰谷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,打通学校、企业人才输送通道,确保创新创业项目由筹备计划到落地实践无缝对接。先后与同方(知网)技术、诚迈科技、创唯科技、金晖隆开关、盛镁科技、太原德兰康复护理院等一批园区优秀企业共商共建互联网、建筑、信创、大数据、配音、智能制造、康养等7个产业学院,形成了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办学育人格局,充分集聚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。
深耕实效,彰显特色,“三创”成效显著化
学校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筑基作用,构建了国家、省、校、院四级创新创业训练体系。通过实施“项目立项指导→中期项目建设检查→项目结题述评”全程指导,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,明确培育实践成果的目标。目前获批国家大创项目31项、省级项目161项、校级项目162项。
经过8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,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大赛、学科竞赛等获奖670余项。其中,在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赛铜奖3项,省赛金奖10项、银奖19项、铜奖43项;“智能老人床”“‘简茧’智能摘茧机”“轻松购智能车”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荣获最具投资价值产品奖。在山西省第十二届“兴晋挑战杯”创业大赛上,学生创业项目“智能群分 物以类聚 物尽其用”“探寻——新农三端移动互联网助农”“风之翼轮滑在线教育服务平台”荣获省级银奖1项、铜奖2项。在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中,荣获国赛应用型本科组一等奖2项,实现了山西省金奖零的突破。
以红色筑梦之旅为载体,学校协同各方资源,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,鼓励有志青年走进革命老区、偏远山区和城乡社区,从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、科技兴农、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,将红色教育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,全面引导师生以爱党爱国热情、专业技术能力、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。精准培育红色项目25项,其中“简茧”智能摘茧机、霖宝食用菌生产基地、利民远志抽芯机及“土酵母”产品,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宋兴航校长将兴办教育的创业实践总结为著作《拓荒者的足迹》,还主编“三创”教育校本教材,为地方“三创”教育开展提供经验参考,2017年入选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。宋兴航校长等师生3人先后入选“创响山西”十大创新创业人物,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。
近5年来,学校获得创新创业类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,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改项目2项。“创新思维与创业训练”2021年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,2022年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;“校企共建赛教融合式双创人才培养模式”被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认定为“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”典型案例;师生发表创新创业类优秀论文多篇,全方位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。
百舸争流千帆竞,打造“三创”新格局。面向未来,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聚力提质培优、增值赋能,引导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,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,推动“三创”教育迈上新台阶。
编辑 | 陈鑫磊